相对于剩余价值(Relative Surplus Value)
相对剩余价值是多少?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因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基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例如,工作日为12小时,必要的工作时间为6小时,剩余的工作时间为6小时,剩余的价值率为100%。当工作日长度保持不变时,必要的工作时间应缩短为4小时,剩余的工作时间应相应延长为8小时,剩余的价值率应上升为200%。为了产生相对剩余的价值,必须缩短必要的工作时间。但是,必要的工作时间是再生劳动价值的时间,必要的工作时间应降低劳动价值;劳动价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庭生活所需的生活数据的价值组成,与生产成反比;因此,为了降低生活数据的价值,必须首先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价值的前提下,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①在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各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
②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人价值低于其社会价值形成的差额。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将不可避免地促进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③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资本家获得的暂时现象,是基于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相对剩余价值由所有资本家长期获得,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④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