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容微整形平台新氧宣布完成D-1轮融资,融资金额为4亿元,领投方为安佰深股权投资集团(Apax Partners),鼎晖投资联合投资,原投资方经纬中国、挚信资本跟投,泰合资本任独家财务顾问。新氧成为首家进入D轮融资阶段的医美App,是2017年医美行业最大规模的单笔融资,打破行业单笔融资记录。
新氧率先进入D轮融资,标志着互联网+医美进入“新医美”时代,从线上导流的营销驱动到全场景服务和产业链整合是重要标志。互联网医美群雄混战结束在新氧D-1轮融资前,2017年互联网医美项目的融资消息并不算多,在AI、共享租赁等赛道的光环下显得还有些落寞。而在此前的2年时间里,中国互联网医美项目却迎来密集融资,一共有超过30家医美App上线,至少5家项目完成千万级融资。创投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再密集融资,是一个行业爆发的标志,融资频率显著下降,则是一个行业进入沉淀期必然会发生的现象。从2017年医美行业融资变少可以看到,互联网医美淘汰赛已经结束。事实上,我了解到此前多家获得千万级融资的互联网医美平台已在转型,甚至有一个知名平台还开起了美容整形医院做现金流,不再主攻互联网平台。来自动脉网的统计显示,今年市场上已经只剩下5-6家医美App了,超过20家医美App以关闭或者转型的方式出局。医美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也符合各界预期。跟滴滴等平台一样,互联网医美通过信息平台来连接医疗机构/医生(供给端)和用户(需求端),任何一方资源少了都会影响另外一端的体验,因此很容易形成平台效应,一个平台大了就可以更好地吸引医疗机构/医生入住,也可以更低成本地获取用户,因此市场最终一定会集中而不是分散,形成强者恒强的所谓马太效应。可以看到,互联网医美市场的格局在2017年已悄然生变,医美App也将转变竞争重心,以获客竞争为主转变为在全场景下提供全产业链服务的能力。为何新氧能够率先进入D轮?衡量一个创业项目发展不只是融资金额,融资轮次同样至关重要——D轮证明新氧没有遭遇许多创业公司的“C轮死”,也意味着它拿到更多资金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布局,距离IPO也越来越近。新氧成为第一个进入D轮融资的医美App,原因比较明显。第一,新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证明了自己。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数据是最重要的参考标准,新氧融资新闻中透露,2017年初,根据第三方数据公司QM和易观数据,新氧已占据医美App领域70%以上的使用时长和启动次数。对于VC而言,新氧是互联网医美赛道为数不多的优质标的,它不只是在用户数据层面证明了自己,在商业化层面,新氧采取社区+内容+电商的模式,直接对接医疗机构/医生和用户,在220多个城市派遣专务人员,实地审核医院和医生的资质、在本地的口碑和经营状态,确保用户有安全的交易闭环。新氧相当于医美行业的天猫,在2016年交易流水达到20亿,跟天猫一样,新氧采取基于交易的营销模式,毛利率高,成为行业首家年度盈利的互联网医美平台。第二,新氧瞄准微整细分品类实现了单点突破。今天的市场已经证明微整是最刚需的美容整形需求,它消费额度不高、适用人群很广、潜在风险也低,同时相对高频,终身有效,微整形机构还可根据市场审美趋势和医疗技术发展,不断迭代上新,刺激微整消费。在美国,微整的占比在整个医美领域单量中也达到80%。在中国,微整也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类,它让整形美容从一个隐私单次小众消费变为大众时尚终身消费。新氧瞄准微整这个细分市场做单点突破,新氧创始人金星在《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