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咬定不是跨境企业格格家为何这么任性?

格格家APP中的白色恋人

谈到如何“勾搭”到品牌商,李潇十分骄傲:“我从事食品行业十几年,做过燕窝和保健品代购。对于跨境电商从业者来说,如果此前在其他平台如果做了五六年,接触品牌方肯定没有问题的,而新手则很难找到品牌商。”

“日本文化十分讲究关系,不管你来头多大,突然要谈合作没人搭理的。在一个生意伙伴的帮助下,从2011年开始我与日方达成合作,将日本健康食品引入中国。通过这些人脉关系,现在有时我们也会帮助把国内大平台介绍给日本食品公司。”

谁说爆款就是随大流?也要酷!

格格家也不是没“跟过风”。去年曾引入日本资生堂旗下的CPB、韩国WHOO等品牌、雅诗兰黛旗下高端护肤品牌海蓝之谜等化妆品的代购,到去年12月化妆品牌的交易流水已超过两百万。但李潇的态度十分明确:“格格家重点一直在食品上。化妆品业务并不盈利,作为用户福利而存在,以后可能就不做了。”

除了品类外,在渠道方面,虽然玩的跨境电商紧跟潮流,但李潇的态度有点“酷”,强调“跨境海淘不是一个行业,而是暂时的流通方式。”

今年4月8日的跨境电商新政在价格和通关审核两方面提高了海外商品的准入门槛,不少企业因无法补货而渐显尴尬,而李潇指出格格家受新政影响很低。一方面,虽然新政限制一些产品的流通,但食品消费的固有特点是“喜新厌旧”,格格家已习惯不断变化的SKU。另一方面,格格家坚持“三条腿走路”,一般贸易和国产食品占30%~40%,保税仓占20%~25%,剩下的是直邮模式。“因为新政而不能发货的东西,可以退到香港直发、美国直发等等。”

李潇认为一家公司把自己定义为跨境企业有点危险。“为什么新政来了之后大家难受?因为追捧跨境电商的从业者自以为掌握了比传统的一般贸易流通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手段,行业里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非常强,海淘给平台带来的益处只是低税。但我们认为,海淘、跨境、保税仓、电商等都只是现阶段的主要流通方式。我们做格格家不是因为‘海淘热’,而是因为想要满足人们对于食品在安全和好吃两方面的需求。”

来源: 亿邦动力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