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简介
20国集团(Group20)1999年12月16日,由8国集团、欧盟和一些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国家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出席的20国集团创始会议在德国柏林正式举行。这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的非正式对话机制。按照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出席了该组织的会议。20国集团GDP总量约占世界的85%,人口约40亿。
会议主要讨论了20国集团会议机制的正式建立,以及如何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表们不仅将讨论各国如何制止经济危机,还将就国际社会如何在预防经济危机方面发挥作用交换意见。20国集团历史
1999年6月,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在德国科隆提出,旨在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相关国家就国际经济和货币政策进行非正式对话,有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20国集团成员
20国集团地图,蓝色:19个成员国;浅蓝色:欧盟(也是成员之一)20国集团的成员包括:8国集团成员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南非、澳大利亚、韩国和土耳其。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7个工业化国家的财长们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为有关实质问题的讨论和协商奠定广泛基础,以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1999年12月16日,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柏林召开了20国集团创始会议。会议强调,20国集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新机制,旨在促进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探讨和研究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实质性问题,寻求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20国财长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会议讨论了经济全球化以及如何预防和解决具有全球影响的金融危机问题。与会者就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达成了蒙特利尔共识。蒙特利尔共识主要包括:共同促进经济贸易全球化,扩大发展中国家;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提高透明度;继续努力建立统一的国际金融标准和规则,提高联合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协助国家进入全球经济体系,加强农业研究、环境保护和艾滋病防治合作。
2001年11月16日至17日,20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渥太华举行。会议重点讨论了美国的9·事件发生后,各国如何打击金融领域恐怖主义合作。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出席了会议。
2002年11月22日至23日,第四届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金融危机的预防和解决、经济全球化、打击恐怖主义融资和发展援助。
2003年10月26日,20国集团在墨西哥莫雷利亚举行了第五届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长期年会。代表们就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金融危机的预防和处理、国际恐怖活动的融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2004年11月20日,第六届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德国财政部长艾歇尔在开幕式上指出,会议将主要讨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全球化背景下促进稳定增长、金融机构建设、打击滥用国际金融体系、老龄化挑战和***、***债务重组和区域一体化。进一步提高20个国家集团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会议的主要目的之一。
11月21日,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在第六次会议结束后与德国财政部长艾歇尔联合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将成为2005年20国集团会议的轮值主席。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第七届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各种重要的全球经济问题,重申了实现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和责任。
除了例行的联合声明外,会议还发表了《20国关于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的声明》和《20国关于全球发展的声明》。第八届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于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在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举行。会议对全球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讨论了能源和矿产问题的解决方案。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在南非开普敦郊区的克莱蒙德举行。20国集团成员的财长和央行行长讨论了确保世界金融市场稳定的问题。会议还讨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改革。
2008年11月8日至9日,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年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与会者同意有必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2009年3月14日,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伦敦以南约50公里的霍舍姆举行,并发布联合公报,同意进一步恢复全球经济增长,促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2009年9月4日至5日,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伦敦举行。会议同意继续采取措施***经济,确保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和增长,并在时机成熟时退出大规模经济***计划战略。
2010年10月22日至23日,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会议讨论了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全球金融安全网络和金融监管改革,并发布了《联合公报》。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仁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晓川带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了会议(IMF)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欧盟国家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上给发展中国家两个席位。
2011年2月18日至19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这次会议也是今年G20届戛纳峰会的准备会议。欧洲债务危机继续威胁全球经济,官员们将重点讨论和讨论对策。***者担心欧洲债务危机从希腊等***债务问题的靠前阶段发展到第二阶段,即欧洲金融机构因持有希腊等国债而陷入商业危机。在这方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主要问题基本确定,如何应对可能引发世界经济衰退的欧洲债务危机将再次成为焦点。
2012年2月25日至26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墨西哥举行,讨论欧洲危机加剧的情况IMF是否需要扩大资本规模等问题。
2013年2月15-16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2013年,俄罗斯担任会议G首届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国后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经济形势G20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长期***融资、国际金融结构改革和金融部门改革。会议结束后,发布了联合公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晓川和财政部长谢旭仁带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2014年9月20日至21日,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会议指出,虽然一些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表现良好,但全球经济增长仍不平衡,需求持续低迷,就业创造不足,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G20个国家开始制定全面增长战略,预计相关政策措施将在2018年实施G20整体GDP圣彼得堡峰会政策承诺的预测水平提高了1.8%。会议鼓励G到2018年,各国将继续采取更多政策措施G20整体GDP规模额外增长2%以上这一目标的要求。
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于4日至5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增长框架、***和基础设施、国际金融结构、金融部门改革和国际税收合作,并发布了联合公报。财政部长楼继伟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晓川带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20国集团首脑峰会
届次 | 年份 | 日期 | 主办国 | 主办城市 |
第1次峰会 | 2008年 | 11月15日 | 美国 | 华盛顿 |
第2次峰会 | 2009年 | 4月2日 | 英国 | 伦敦 |
第3次峰会 | 2009年 | 9月24-25日 | 美国 | 匹兹堡 |
第4次峰会 | 2010年 | 6月26日-27日 | 加拿大 | 多伦多 |
第5次峰会 | 2010年 | 11月11日-12日 | 韩国 | 首尔 |
第6次峰会 | 2011年 | 11月3日-4日 | 法国 | 戛纳 |
第7次峰会 | 2012年 | 6月18日-19日 | 墨西哥 | 洛斯卡沃斯 |
第8次峰会 | 2013年 | 9月5日-6日 | 俄罗斯 | 圣彼得堡 |
第9次峰会 | 2014年 | 11月15日-16日 | 澳大利亚 | 布里斯班 |
第10次峰会 | 2015年 | 11月15日-16日 | 土耳其 | 安塔利亚 |
第11次峰会 | 2016年 | 9月4日-5日 | 中国 | 杭州相关条目参考文献二十国集团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相关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